當前位置: 主頁 > 新聞資訊 > 行業資訊 ? 如何分辨生物降解塑料袋?
作者:久信達 閱讀量:次 發表時間:2025-09-22 13:41
如何分辨生物降解塑料袋
隨著“限塑令”升級、“禁塑令”落地,生物降解塑料袋在超市、餐飲、外賣等場景越來越常見。然而,市場上“偽降解”“假環保”產品混雜,普通消費者如何快速、準確地分辨真正的生物降解塑料袋?本文結合國家規范、檢測技術與一線監管經驗,為您梳理一套“一看、二摸、三聞、四查、五驗”的實用方法。
一、看:認準“jj”標識與完整標簽
1. 圖形標識:符合《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類與標識規范指南》的袋子,必有帶箭頭的循環圈、“jj”(降解拼音首字母)擬人笑臉、材質縮寫(如PBAT、PLA、PBS)及六項可選降解環境(工業堆肥、家庭堆肥、淡水、海水等)。
2. 文字信息:背面應完整標注產品名稱、材質、規格、承重、生產廠商、降解條件、產品標準號(如 GB/T 38082-2019、GB/T 18006.3-2020)。信息缺失或僅寫“環保”“可降解”而無標準號者,慎買。
二、摸:觸感與聲音有差異
PBAT/PLA 袋:材質相對柔軟,揉搓時聲音低沉,表面有細膩啞光感;
傳統 PE 袋:手感更滑、更“脆”,揉搓發出“沙沙”清脆聲。
但注意,部分商家會加入碳酸鈣等填料增加厚度,單憑手感易誤判,需結合其他方法。
三、聞:植物淀粉有淡香
真正的生物降解袋以玉米、木薯、甘蔗等植物淀粉為基料,靠近可聞到輕微谷物清香;普通 PE/PP 袋則幾乎無味或略帶石油味。若聞到刺鼻香精味,可能是掩蓋劣質材料的“障鼻法”。
四、查:掃碼追溯源頭
目前頭部企業會在袋體印刷溯源二維碼,微信掃一掃即可查看原料配比、生產批次、檢測報告、降解條件等信息,實現“一掃驗真”。無碼或掃碼結果與袋體標識不符的,多為“掛羊頭賣狗肉”。
五、驗:家用快速檢測法
1. 剪碎浸泡:將袋子剪成 1 cm2 碎片,放入 45 ℃溫水密封搖晃 3 天,真降解袋表面明顯變粗糙、失去韌性;PE 袋仍光滑堅韌。
2. 二氯甲烷測試(需戴手套、通風):剪取碎片放入二氯甲烷中,PLA/PBAT 類會溶脹或溶解,PE/PP 幾乎無變化。
3. 紅外光譜(FTIR):市場監管、商超抽檢常用。PBAT 在 1710 cm?1 有強酯羰基峰,PLA 于 1180、1089 cm?1 有特征 C-O 峰,PE 主要在 2916、2850 cm?1 呈 CH? 伸縮振動。消費者可將樣品送當地質檢院,最快 1 個工作日可出結果。
六、避坑提示:這些“偽降解”別買
只寫“氧化降解”“光降解”“添加淀粉”而無生物降解率 ≥90% 報告;
材質欄出現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、聚氯乙烯(PVC)、聚苯乙烯(PS);
價格遠低于市場均價(PBAT 原料約 2 萬元/噸,1 個 26×42 cm 購物袋成本≥0.25 元);
無保質期或寫“長期有效”——真正的生物降解袋密封保存一般 6–12 個月。
七、一分鐘速記口訣
> 認準“jj”笑臉+標準號,
> 材質 PBAT/PLA 才過關;
> 掃碼溯源查報告,
> 揉搓聞香再浸泡;
> PE/PP 別裝“降解”,
> 價格過低必有妖!
掌握以上方法,您就能在購物、點外賣時快速識破“假環保”,讓真正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發揮作用:使用后隨廚余垃圾投入“濕垃圾”或“廚余”桶,進入工業堆肥廠,180 天內轉化為二氧化碳、水和肥料,實現“源于自然、歸于自然”的綠色循環。
久信達15年專業生產、銷售、定制生物降解袋、降解纖維袋、可回收膠袋、環保紙袋等,全生物降解、可堆肥、可回收,獲得GRS認證,支持出口歐美標準。